close

看這本書其實有很深的感觸。我記得,在我國三的時候,剛好是這本書出版。那時,根本沒有什時間看課外讀物,只是不停的重複課本裡面片段的記憶,一直花時間在現在都沒什麼印象的東西。

故事中的情形跟我其實非常相似,那時我也只是個懵懂的國三生,老師在課後補習已經是習以為常,但不同的是:我是出自自願去的。然後,我既跟隨著大家的期待,國中、高中一直都認為補習是習以為常的事。

走過高中後,我認為國內體制內的的通識教育成份能夠再低一些,為的不是因為不需要知道,而是這個現實的社會把原本很簡單的觀念跟道理都複雜化了。有許多原本學生能夠在學校學的很開心的事,漸漸的,變得不怎麼開心;原本在一個老師立場很簡單的東西,冠上了考試,變的複雜不已。

因此,為了跟這個體制對抗,就有許多學生或家長決定把自己的小孩從小就送到補習班,接收補習班的教育方式。因為他們不是要讓學生的那個科目變的多好,而是希望小孩在那個領域考試的分數能得到最高分,導致了一些沒有教育經驗的老師只會用不對的方法來販售他的知識,小朋友學到不對的方式後,開始覺得學校老師的那一套一點都沒有用,漸漸對課堂的興趣減低,甚至翹課、睡覺,造成現在教育品質低落,讓許多專家學者擔心不已,但是,他們是否發現了:其實問題的本身是在於他們制定檢測考試的定位,才讓現在變成這樣的。

然而,現在的教育品質糟也不能單純只怪學生和家長,老師以及身為教育大學裡的一份子也必需思考一下自己未來的教學方式。有很多老師在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裡面尸位素餐,領的是國家的薪水,但他們付出的事卻完全跟他的薪水不是成正比的。每個人從小的經驗一定都會遇過覺得教得很好或很不好的老師,好的老師會願意付出他的時間去設計課程來教學,或是隨著教育體制的惡行,花自己的時間去編自己的講義參考書,只為了讓學生的成績能更上一層樓。在高中以前,我以為大多數的老師都是這樣,或許因為自己讀的是私立學校吧,每個老師都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懈怠,深怕少教了一點對不住學生。但是,在上的高中之後才發現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會一樣的付出,拿課本唸一唸的一大堆,也絲毫沒有想幫學生好好的上課或複習,考卷用的是廠商送給全班的單卷,檢討也只是照上面的解答唸一唸,連自己在檢討前可能都還沒有看過考卷,更別說有些沒有解析的解答他的解釋是掰出來的,這樣對學生真的是好的嗎?儘管大多數的人都說讀書是自己的事,但是我們付了錢來上學,我們得到的卻不是我們想要的老師,況且老師不是說換就換,現況裡面的教學評鑑真的有用嗎?真的對老師有一部分的約束力嗎?我不禁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無論如何,就我們現行的管道是無法有些微的改變的,迂腐的體制一直才是大社會存活下去的目標,因為需要改變的不只是現行的教育體制,還有現在社會上每個人的價值觀。我有個去美國留學一年回台灣的同學就有很深的感觸,他說:在國外,你哪一科不好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他們覺得你對於那方面並沒有天份,他們會盡量找出適合每個人的路,對於自己不適合,他們絕不會逼孩子們強求。舉出這個例子並不是想表達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而是想藉由外國的經驗來看台灣,是不是需要改變一下現在的教育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肝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