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讀後從故事實例探討作品涵義

英教一甲 9811211 郭孟倫
摘要
台北人一書是在描述1950年代從大陸來台之後人物們形形色色的生活,以及對於台北城市的印象,對於白先勇在書中的一些寫作的手法和故事所要表達的涵義做進一步的解讀和探討,用用故事中實際了例子來說明對白先勇文學技巧認證,並闡發自己對於文章的讀後感。
關鍵字:台北人、白先勇、讀後感、台北印象
一、前言
《台北人》這本書是描繪在民國初期間一些戰後的大陸文化所深植在台北城市的印象故事。雖然說裡面的14篇小說都是虛構的故事,但是讀完了之後不由得不佩服白先勇對於文字駕馭上的功力,每個人每一件事所用的字詞語句都非常的精確到位,對於人物性格的描述也是格外的獨樹一幟。悄悄讀來,總讓人有一股回到過去的懷舊之感,這些小說的情節總是一幕幕的在眼前浮現。
二、台北印象
我個人覺得白先勇對於台北的印象似乎不是那麼的正面。可以感受到在台北城市裡頭沒有過去大陸所有的文化和美感,所有的人物在故事裡頭在台北也似乎只有傷悲的成分在,在國軍戰敗回到台灣之後,要接受的孤獨和體驗和過去不相同的生活,我覺得是格外的辛苦。從書裡面可以發現這些不論是大人物或是小人物都有著一股對於文化保存的喜好,像是遊園驚夢裡面對崑曲的懷念。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大家似乎沒有太多的休閒娛樂,打打麻將、唱唱戲都是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且有味的消遣活動。
三、感傷後的頓悟
《台北人》中也帶著一點感傷之後的頓悟,很多人都在歷經滄桑後對於他們過去青澀的認知有了沉痛且刻骨銘心的感受。像是一把青裡頭的朱青,從一個穿著藍布長衫的高中女孩,到她跟郭軫結婚後所感受到的不安惶恐,她的心在慢慢的蛻變,從滿心期待能夠和郭軫平平安安的組一個安詳的家庭到接受丈夫在戰場中英殞,我覺得這過一個只有十幾二十歲的少女來說是很殘酷且讓人心寒的。儘管如此,到了最後,她在遊藝晚會後遇到他師娘的情況,也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了。時間和傷痛讓她學會成熟,讓她從一個懵懂無知的高中生蛻變為一個可以在舞台上迷倒眾人的成熟女子,可見在這些年裡面,她看開了多少事,痛過了多少回。
四、露骨的現實刻畫
《台北人》還有另一種讓我們很能夠觸動的成分就是對現實生活中露骨的刻畫出一切。我們不難發現,在小說中白先勇對於女性角色的刻劃遠比男性人物深刻許多,很多情節裡頭,女孩子被糟蹋的情話及畫面白先勇也毫不避諱的描繪出來。孤戀花裡頭的娟娟就是個典型的人物,一個妓院中討生活的女孩子家碰上了兇神惡煞的柯老雄,最後在身體與精神上的雙重折磨之下,所發生的慘劇,真的是讓人大嘆不捨。有時候,我覺得這些小說中的人物總是會有著人們改不了的通病「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明明就是自己可以避免掉的傷害,卻在一次次的糾纏之後,自己一再地種下的無可挽回的傷痕。或許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感覺他們實在是很蠢很笨,但是如果自己身陷在那個情境中,或許我們的想法會有著不同的解讀。
五、人心的考驗的體悟
有時候在小說裡頭可以看出很多原本過著正常生活的人物,在歷經一再的欺騙和背叛之後,漸漸對人性有了負面的體悟,而這些人也往往是白先勇小說中的悲情主角。原本正常而令人稱羨的生活,在人心的考驗之下,竟然變得如此醜陋不堪。像是花橋榮記裡頭的盧先生,本來是出生桂林的讀書人,戰亂後來到台灣的小學當國語老師,每天過的是相當的規律而平淡的生活,心理念的,不過就是那個遠在對岸曾經許過婚的未婚妻,攢了一輩子的錢,無非就是為了能夠把他從大陸帶回來一起生活,然而天往往不從人願,在被表哥欺騙了十條金子之後,變得再也不講話。直到他跟了阿春之後,生活才過的正常些,但是在阿春紅杏出牆之後,他可以說是完全變了個人,從原本教導小孩滿心的愛心耐心,到了後來帶領小孩臉紅脖子粗地大叫我要打死她,可以發現這之間的轉變有多麼大。人生中常常都不是如自己所願,自己心裡說希望的往往不能實現,但是如果又屋漏偏逢連夜雨,我相信一個人就算有再好的性子,也會漸漸變得不穩定而狂亂的。我很同情盧先生了遭遇,一個好好的讀書人卻在險惡的社會下不得不做出與自己心中不符合行為,這在現在的社會裡面又何嘗不是如此?
六、旁觀者的描述
此外,我認為白先勇非常令人折服的一點是他會運用旁觀者的角度區深刻的剖析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景觀這個旁觀者和主角並不一定有多大的關聯,但是他總能用很細膩的口吻去寫整件事情的本身,而這個人物,可能也只是路邊巷口賣麵的阿婆,但是卻能帶領我們進入整個情節的高潮,相當讓人佩服。諸如那一片血紅的杜鵑花,作者所用的對象是一個親戚住在台北的小夥子,他舅媽家所發生的意外事件,而王雄在這個故事裡雖然是主角,卻也跟這個身在台中的年輕人沒有多大的關係,然而,從幾年來到台北去探訪他的舅媽,她漸漸對於王雄和表妹之間所發生的事情有了進一步了瞭解和認識,也帶動故事繼續的發展。
七、結語
《台北人》這本書其實有點硬,對於國中或高中生而言或許有點太艱澀而難懂,但是它著實是一本對於古典文化價值和民國初期生活百態很有研究價值的一本書,從人物裡頭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當時時代的巨變以及過去的服飾、消遣、思想有一層很深的文化特質。對於歷史的追朔及探究或許我們並不是專家,但是我們可以在故事中了解這些人物的生活百態以及他們面對事件處理的方法。儘管小說裡頭的結局不太正面,但是也讓我們可以去思考整個社會運作的現實面,也對於人心的險惡面有一個具體的脈絡可循,提供了我們面對社會變遷所要試著學習反思的一個材料。
參考資料
白先勇:《台北人》(台北:晨鐘,197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肝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